婴儿误食蚊香可能出现呕吐、腹痛、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蚊香主要成分为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误食后可能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1、呕吐误食蚊香后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频繁呕吐,呕吐物可能带有蚊香残渣或特殊气味。这是由于拟除虫菊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家长需立即清理口腔残留物,将婴儿头部侧向一边防止误吸,同时记录呕吐次数和性状供医生参考。此时禁止自行催吐或喂食牛奶等食物。
2、腹痛婴儿可能表现为持续哭闹、蜷缩身体等腹痛反应。拟除虫菊酯会引发胃肠平滑肌痉挛,严重时可能导致肠绞痛。家长可轻轻按摩婴儿腹部缓解不适,但不可使用热水袋或止痛药物。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腹胀、血便等消化道出血征兆。
3、嗜睡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异常安静、反应迟钝或难以唤醒。拟除虫菊酯可穿透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功能。家长需每隔10分钟检查婴儿意识状态,测试对声音和疼痛刺激的反应。出现瞳孔变化或呼吸节律异常时提示病情恶化。
4、抽搐严重中毒时可能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多伴随眼球上翻和口吐白沫。此时应立即移开周围危险物品,将婴儿置于安全侧卧位,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和发作形式。禁止强行约束肢体或塞入异物到口腔,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5、呼吸困难晚期症状包括呼吸浅快、紫绀或呼吸暂停,提示呼吸肌麻痹或肺水肿。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支持,清除口鼻分泌物。拟除虫菊酯中毒可能引发支气管痉挛和肺泡损伤,严重者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发现婴儿误食蚊香后,家长应立即携带蚊香包装前往急诊科就医。就医前可喂少量清水稀释毒物,但禁止催吐或使用活性炭。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谱,重症可能需要血液净化。日常应将蚊香放置在婴儿无法触及的高处,使用后及时清理灰烬,建议优先选用物理防蚊措施如蚊帐。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均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小儿腹泻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补液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碱性药物、控制感染、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小儿腹泻代谢性酸中毒通常由腹泻导致体液丢失、肠道菌群失衡、感染性病原体侵袭、喂养不当、先天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补液治疗补液治疗是纠正脱水及酸中毒的基础措施。轻中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如口服补液盐Ⅲ,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需根据患儿体重、脱水程度调整速度,避免过快引发心力衰竭。同时需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变化。
2、纠正电解质紊乱腹泻常伴随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需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补钾浓度不超过0.3%,速度需缓慢。严重低钠时可谨慎使用3%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期间需每4-6小时监测血电解质,防止纠正过度导致高钾或高钠血症。
3、使用碱性药物当动脉血pH值低于7.2或碳酸氢根小于12mmol/L时,需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注射液。用量按公式目标HCO₃⁻-实测HCO₃⁻×0.5×体重计算,先给予半量,复查血气后调整。合并肾功能不全者需改用枸橼酸钠钾合剂,避免钠负荷过重。
4、控制感染细菌性肠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或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轮状病毒肠炎以对症为主,可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减轻症状。所有感染性腹泻均需做好接触隔离,护理前后严格手卫生。
5、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改用无乳糖配方粉。已添加辅食的患儿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加重渗透性腹泻。少量多餐喂养,逐步恢复至正常摄入量。严重呕吐时可短暂禁食4-6小时,但不禁水。
治疗期间需每日测量体重评估脱水改善情况,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促进肠黏膜修复。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若出现嗜睡、呼吸深快等酸中毒加重表现,需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方面应规范手卫生、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