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因包括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未接种疫苗、免疫力低下、遗传易感性以及不良卫生条件等。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能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瘫痪。
1、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污水、污染的食物或物品表面存活较长时间。儿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水源或公共设施后,通过口腔摄入病毒可能引发感染。家长需注意对儿童接触物品定期消毒,避免接触可能被粪便污染的环境。
2、未接种疫苗未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是重要危险因素。疫苗可有效诱导中和抗体产生,阻断病毒传播。我国现行免疫程序要求在婴儿2、3、4月龄各接种1剂脊灰灭活疫苗,4岁时加强1剂。家长应按时带孩子完成疫苗接种。
3、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病毒侵入肠道后,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导致病毒血症并可能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保证儿童均衡营养,避免滥用免疫抑制药物有助于预防。
4、遗传易感性部分人群可能携带特定基因变异,如CD155受体基因多态性,使病毒更易侵入运动神经元。有家族病史的儿童需加强防护,但遗传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疫苗接种仍是主要预防手段。
5、不良卫生条件卫生设施不足地区易发生病毒传播。病毒通过感染者粪便排出后,在缺乏厕所和清洁用水的环境中持续存在。改善环境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可显著降低传播概率。家长需教导儿童正确洗手方法。
预防小儿麻痹症需采取综合措施。除按时接种疫苗外,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我国通过持续开展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已实现无脊灰状态,但仍需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