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腹股沟疝嵌顿等。这些疾病起病急骤,通常需要外科干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因阑尾管腔阻塞或细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临床常用阑尾切除术治疗,药物可选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感染。
2、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常由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引发,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墨菲征阳性是其特征性表现。治疗需禁食、抗感染,严重者需行胆囊切除术。常用药物包括消旋山莨菪碱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
3、肠梗阻肠梗阻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可由肠粘连、肿瘤、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典型症状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补液支持,必要时手术解除梗阻。药物可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溶液等。
4、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穿孔多发生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是其特点。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术前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生长抑素注射液等药物。
5、腹股沟疝嵌顿腹股沟疝嵌顿是指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腔,可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表现为腹股沟区突发疼痛性包块,伴恶心呕吐。需急诊手术复位,防止肠坏死。术前可适当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症状。
急腹症患者应禁食禁水,避免随意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建议卧床休息,减少腹部压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恢复期需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活动预防肠粘连,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情况及时就医。
急腹症腹痛的程度可从轻微隐痛到剧烈绞痛不等,具体与病因、病变部位及进展速度相关。常见病因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胰腺炎、消化道穿孔等,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评估。
急腹症初期可能表现为定位模糊的隐痛或钝痛,如胃肠炎或轻症胆囊炎患者多主诉上腹持续性胀痛。随着炎症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并定位清晰,典型如转移性右下腹痛提示阑尾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右肩放射痛常见于胆石症。空腔脏器穿孔或肠系膜缺血时,突发刀割样剧痛可迅速波及全腹,患者常呈强迫体位。部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疼痛感知可能减弱,但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仍显著。疼痛程度与病情严重度并非绝对正相关,如肠梗阻早期绞痛剧烈但未发生肠坏死时生命体征平稳,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可能不及血淀粉酶升高显著。
出现急腹症相关腹痛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建议采取屈膝侧卧位缓解腹肌紧张,记录疼痛起始时间、性质变化及伴随症状如呕吐、发热等。无论疼痛程度轻重,均需尽快至急诊外科或普外科就诊,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CT等检查明确病因。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妊娠期、儿童及高龄患者更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