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脑出血患者通常不能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既往脑出血病史会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可能由出血性卒中病史、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既往脑出血患者若接受溶栓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概率显著增加。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通过溶解血栓发挥作用,但会同时影响凝血功能。脑出血后遗留的血管壁损伤或脑血管异常结构,在溶栓过程中更易破裂。临床评估需结合出血时间、病灶位置及当前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部分特殊情况可能经严格评估后考虑溶栓。如出血事件发生在多年前且血管评估正常,或出血灶远离当前缺血区域时,经多学科会诊可谨慎权衡利弊。但需排除动脉瘤、淀粉样血管病等潜在出血风险因素,并持续监测神经功能变化。
既往脑出血患者出现急性卒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详细病史。医生可能选择机械取栓等非药物性血管再通治疗。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及抗凝药物使用,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以预防卒中复发。若出现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即刻就诊。
小儿退热栓的使用方法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退热栓主要用于儿童发热症状的临时缓解,主要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
使用前需清洁双手及儿童肛门周围皮肤,避免污染栓剂。将栓剂从铝箔包装中取出时动作要轻柔,防止药物变形或碎裂。儿童取侧卧位,双腿屈曲,家长用手指轻轻分开臀部,将栓剂尖端朝向肛门缓慢推入约2厘米深度。推入后保持儿童侧卧姿势片刻,防止栓剂滑出。使用后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肛门不适或过敏反应,如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退热栓不宜长期连续使用,通常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用药期间应配合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有肝肾功能异常、消化道溃疡等基础疾病的儿童使用前必须咨询医师。退热栓仅作为对症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对原发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