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湿疹常用处方主要有消风散、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当归饮子、除湿胃苓汤等。湿疹在中医辨证中多与风湿热邪、脾虚湿蕴、血虚风燥等因素相关,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方剂。
一、消风散消风散适用于风湿热邪蕴肤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方中荆芥、防风疏风止痒,苦参、苍术清热燥湿,蝉蜕透疹消疮。该方对急性期渗出明显的湿疹有较好效果,可配合外用药膏增强疗效。使用期间需忌食辛辣发物,避免搔抓刺激皮肤。
二、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湿热下注型湿疹,常见于头面、耳周或外阴部红斑渗液。方中龙胆草、栀子清肝胆实火,黄芩、泽泻利湿解毒,柴胡疏肝解郁。此方对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症状者尤为适宜。服药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熬夜加重肝火。
三、萆薢渗湿汤萆薢渗湿汤针对脾虚湿盛型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肥厚、色素沉着伴少量渗液。萆薢、薏苡仁健脾利湿,黄柏清热燥湿,茯苓、白术益气健脾。该方适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亚急性湿疹,需配合饮食调理,少食生冷甜腻食物。
四、当归饮子当归饮子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常见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疼痛。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润燥,生地黄滋阴凉血,川芎活血祛风。此方对老年性湿疹或长期使用激素后皮肤萎缩者效果显著,可配合芝麻油外涂加强保湿。
五、除湿胃苓汤除湿胃苓汤主治寒湿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暗红、肿胀麻木。苍术、厚朴温中化湿,陈皮理气健脾,猪苓、泽泻利水渗湿。该方对冬季加重的湿疹有温化寒湿之效,使用时可配合艾叶煎汤外洗。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触冷水。
湿疹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过度洗浴和使用碱性洗剂。衣着宜选纯棉透气材质,减少摩擦刺激。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出汗,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等柔和锻炼以增强体质。若出现皮肤感染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肺炎不一定要输液,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法。
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药物治疗中,轻症患儿可口服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伴有咳嗽症状时可使用氨溴索口服溶液或小儿止咳糖浆。对于高热患儿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物理治疗包括拍背排痰、雾化吸入等辅助措施。重症肺炎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时,需静脉输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同时配合氧疗等支持治疗。
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并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