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日常需注意控制饮食、规律监测、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及预防感染。慢性肾脏病是肾功能逐渐减退的疾病,需通过长期管理延缓病情进展。
1、控制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水肿和高血压,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减少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血磷升高。优质蛋白选择鸡蛋、鱼肉等,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避免加重水肿。
2、规律监测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血钾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变化。监测血压变化,维持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记录每日尿量及体重波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3、合理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碳酸钙片、醋酸钙片等磷结合剂控制血磷。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防止肾损伤加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时需监测铁代谢。中药如尿毒清颗粒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4、适度运动选择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加重肾损伤。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医生评估运动强度。
5、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瘙痒处导致破损感染。注意口腔卫生,定期牙科检查预防龋齿。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感染诱发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指标。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出现乏力、恶心、尿量减少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通过科学管理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高尿酸血症可能会引发肾脏病。长期尿酸水平过高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进而诱发肾结石、慢性肾病等疾病。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液中尿酸浓度持续偏高,尿酸溶解度有限,容易在肾脏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微小结晶可能堵塞肾小管,造成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逐渐发展为间质性肾炎。尿酸盐结晶也可能在肾盂或输尿管沉积形成结石,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反复发作的尿酸性肾结石会损伤肾脏结构,影响肾功能。
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能多年无明显肾脏损害表现,这与个体代谢差异、尿酸水平波动幅度等因素有关。但即使没有明显症状,长期高尿酸状态仍可能对肾脏造成潜在损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尿酸性肾病,表现为突发少尿、水肿等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肿瘤化疗后尿酸急剧升高的人群。
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日常需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等。出现腰痛、排尿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