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炎性疾病,治疗需根据症状选择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病因可能与感染、药物、食物过敏或免疫异常有关。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的典型表现,通常出现在下肢和臀部,呈对称分布,颜色从红到紫不等,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关节痛多发生在膝关节和踝关节,表现为肿胀和活动受限。腹痛常为阵发性绞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或便血。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发展为肾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诱因,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也可能引发。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等同样可能导致。免疫异常如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治疗上,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可缓解皮肤瘙痒;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用于严重病例。饮食上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运动上选择低强度活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监测病情变化。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需结合病因和症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注意饮食和运动,定期复查,以控制病情,预防复发。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肾脏损害及其他系统受累。典型表现以对称性皮肤瘀点瘀斑为主,可伴随腹痛、关节肿痛及血尿等症状。
1、皮肤紫癜:
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双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的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部分可融合成片。皮疹初起为鲜红色,逐渐转为暗紫色,最终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皮肤病变通常分批出现,严重者可波及上肢及躯干。
2、关节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和活动受限。关节症状通常为一过性,不会造成永久性关节畸形。关节腔积液较少见,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3、消化道症状:
消化道受累时可出现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及黑便。严重者可发生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腹痛症状常先于皮肤紫癜出现,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4、肾脏损害:
肾脏损害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多在发病后1-2周出现。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可伴有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少数患者可进展为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
5、其他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抽搐,呼吸系统表现如咯血,以及生殖系统受累如睾丸炎。这些症状多与血管炎累及相应器官有关,发生率较低但需引起重视。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皮肤紫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可能引起过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急性期需监测尿常规以早期发现肾脏损害,出现严重腹痛、大量蛋白尿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血管韧性,但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