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异常、眼睑或下肢水肿、食欲减退、乏力等。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异常、药物损伤、代谢紊乱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尿量减少儿童肾病早期可能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排尿次数降低,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有关。家长需观察孩子每日尿量是否少于同龄正常范围,婴幼儿尿布长时间干燥需警惕。若伴随尿液泡沫增多,可能提示蛋白尿,需通过尿常规检查明确。
2、尿液颜色异常血尿是常见表现,尿液可呈洗肉水色或浓茶色,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乳白色尿液,与淋巴尿或结晶尿相关。建议家长收集晨尿送检,避免剧烈运动后假性血尿干扰判断。
3、眼睑或下肢水肿晨起眼睑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典型体征,与低蛋白血症导致水分渗出有关。水肿呈凹陷性,按压后留有指痕,午后可能转移至下肢。家长需每日检查孩子胫骨前皮肤,记录体重变化幅度。
4、食欲减退肾功能减退会导致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厌食。部分患儿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尤其晨起症状明显。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监测身高体重曲线。
5、乏力贫血和电解质紊乱是乏力的主要原因,患儿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及酸中毒相关,需通过血常规和血气分析确认。
家长应保证患儿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限制豆制品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指标,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服用醋酸泼尼松片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需监测血常规。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疫苗接种需咨询肾内科医生。
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蛋白质营养不良、高脂血症等。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尿液中丢失大量免疫球蛋白,同时可能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尿频尿急或局部红肿等症状。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同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2、血栓栓塞低蛋白血症导致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显著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肿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预防性抗凝治疗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确诊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
3、急性肾损伤严重低蛋白血症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使用肾毒性药物可能导致肾前性或肾性急性肾损伤。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加重、血肌酐升高。需及时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避免使用吲哚美辛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4、蛋白质营养不良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负氮平衡,患者出现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迟、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需给予优质蛋白饮食,按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补充,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同时配合复方α-酮酸片减少氮质废物产生。
5、高脂血症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患者可能出现黄色瘤、早发心血管事件等。治疗需限制脂肪摄入,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定期监测肝功能。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活动预防血栓形成,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利尿剂和免疫抑制剂用量。出现水肿突然加重、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