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在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脑血管病变、神经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有关。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语言障碍、定向力丧失、行为异常等症状。
1、遗传因素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APP、PSEN1、PSEN2等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延缓发病。目前尚无特效预防药物,但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2、β-淀粉样蛋白沉积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异常聚集形成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这种异常沉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突触功能障碍。针对该机制的药物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美金刚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暂时改善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进展。
3、tau蛋白异常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破坏神经元微管结构和轴突运输功能。这种病理变化与认知障碍程度密切相关。目前针对tau蛋白的靶向治疗药物尚在临床试验阶段,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训练可能有一定帮助。
4、脑血管病变脑小血管病变可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程,两者常合并存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保持规律运动,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都有助于维护脑血管健康,可能延缓认知功能下降速度。
5、神经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激活引发的慢性神经炎症反应可能加速神经元损伤。适度锻炼、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等抗炎物质可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研究显示非甾体抗炎药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效果有限,不建议常规使用。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护理需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家中应移除危险物品,设置防滑措施。保持规律作息,进行简单认知训练,如拼图、回忆往事等活动有助于维持残存功能。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照护者需接受专业指导,学会应对异常行为的方法,同时注意自身心理调节,必要时寻求社会支持服务。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老人健忘不一定是老年痴呆,可能是生理性记忆力减退,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理性因素导致。健忘与老年痴呆的区别主要在于记忆障碍的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是否伴随其他认知功能下降。
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常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偶尔忘记近期小事,如放错物品或短暂遗忘名字,但能通过提醒回忆起来。这种健忘通常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也不会伴随语言障碍、定向力丧失等问题。改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脑力锻炼如阅读或下棋、增加社交活动等。病理性健忘则可能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早期表现为频繁遗忘刚发生的事、重复提问,逐渐发展为无法识别亲人、丧失时间观念。血管性痴呆则多伴随突发记忆力下降和执行力障碍,与脑卒中病史相关。这两种情况需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脑影像学检查确诊。
阿尔茨海默病的健忘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患者可能忘记如何使用日常物品,甚至出现性格改变和幻觉。路易体痴呆则伴有波动性认知障碍和帕金森样症状。额颞叶痴呆早期以人格行为改变为主,记忆损害出现较晚。这些疾病需要神经科医生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鉴别。对于突然出现的严重记忆障碍,还需排除硬膜下血肿、正常颅压脑积水等可逆性病因。
建议家属记录老人健忘发生的频率和具体表现,陪同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日常可帮助老人建立提醒便签,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核桃、深海鱼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若发现老人出现找词困难、迷路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到记忆门诊或神经内科评估。确诊为痴呆的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多奈哌齐片、美金刚胺缓释胶囊等药物,并配合认知训练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