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与长期服用激素有关,其他常见原因包括年龄增长、钙质摄入不足、缺乏运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需结合骨密度检查确诊。
1、激素影响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加速骨质流失,每日使用泼尼松超过5毫克且持续3个月以上时风险显著增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激素用量,配合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
2、年龄因素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活跃度增加,建议通过牛奶、豆制品补充钙质,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
3、营养缺乏长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导致骨基质合成减少,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配合鲑鱼、蛋黄等食物补充。
4、运动不足缺乏负重运动使骨骼机械刺激减弱,骨密度逐年下降。推荐每周进行3次快走、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严重者需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避免跌倒外伤,每日保证300毫升奶制品及深绿色蔬菜摄入,运动时佩戴护具保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