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中的大肠杆菌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但概率较低。瓶装水生产过程中通常经过严格消毒和过滤,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大肠杆菌含量极低。若水源污染或生产环节存在漏洞,则可能引发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正规厂家生产的瓶装水需通过多重净化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和紫外线杀菌等步骤,能有效去除包括大肠杆菌在内的致病微生物。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瓶装水的大肠杆菌数量有明确规定,每25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日常购买时注意检查瓶身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是否在保质期内,开封后建议24小时内饮用完毕。
少数情况下,使用受污染水源或包装破损的瓶装水可能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这类菌株会产生肠毒素,引发水样便、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免疫功能低下者、婴幼儿等群体需特别注意,出现持续腹泻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野外活动时若饮用来源不明的水,建议煮沸1分钟以上再冷却饮用。
选择瓶装水时优先购买知名品牌产品,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存放。日常可通过观察水质是否浑浊、有无异味来初步判断安全性。若饮用后出现胃肠不适,可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必要时进行粪便常规检测确认病原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