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咽部充血、疱疹形成、溃疡期和愈合期。
1、发热:
患儿通常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2-4天。发热期间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惊厥。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但多数患儿精神状态尚可。
2、咽痛拒食:
咽痛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患儿常因疼痛拒绝进食和饮水。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出现散在的红色小丘疹,这是疾病的早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丘疹会演变为疱疹。
3、口腔疱疹:
发病1-2天后,咽部出现直径1-2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多集中在咽峡部,也可出现在口腔黏膜其他部位。疱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这是疾病的进展期表现。
4、溃疡期:
疱疹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此时疼痛最为剧烈。溃疡期持续3-5天,患儿常因疼痛而哭闹不安、流涎增多。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周围黏膜充血明显。
5、恢复期:
溃疡逐渐愈合,疼痛减轻,患儿食欲恢复。整个病程约7-10天,多数患儿可完全康复。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但通常无其他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温盐水漱口;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脱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不会长疹子,主要表现为口腔咽峡部疱疹和溃疡。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常见症状有发热、咽痛、拒食等,少数情况下可能伴随手足部位皮疹。
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集中在口腔后部,包括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周围区域。病毒在这些部位引发灰白色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吞咽疼痛。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由于口腔疼痛明显,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哭闹和进食困难。疾病具有自限性,一般一周左右症状可自行缓解。
极少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能出现手足部位红色斑丘疹,这种情况多与特定病毒亚型感染有关。皮疹通常不痛不痒,2-3天可自行消退。若皮疹范围扩大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手足口病等并发症。临床观察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或过敏体质患儿出现皮疹的概率相对较高。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酸性、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防止脱水发生。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出现嗜睡或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做好玩具、餐具消毒,疾病流行期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