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和脱位共有的特征性表现主要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以及异常活动或关节空虚感。
1、疼痛:
骨折和脱位均会引发剧烈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骨折疼痛源于骨膜撕裂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脱位疼痛则因关节囊、韧带牵拉及神经压迫导致。疼痛在活动患肢时明显加重,触诊可诱发锐痛。
2、肿胀:
损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引发血肿,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骨折肿胀范围较广且可能伴随皮下淤血,脱位肿胀集中于关节周围。肿胀通常在伤后2-3小时达到高峰,可能压迫神经加重疼痛。
3、功能障碍:
骨骼连续性中断或关节对合关系丧失直接导致运动障碍。骨折患者无法承重或完成特定动作,脱位患者关节主动活动完全受限。部分患者因保护性肌痉挛加剧功能障碍。
4、畸形:
骨折处可能出现成角、缩短或旋转畸形,脱位则表现为关节正常轮廓消失。畸形程度与暴力作用方向相关,开放性损伤可能直接暴露骨骼或关节面。
5、异常体征:
骨折可能出现反常活动即非关节处异常运动,脱位可触及关节盂空虚感。伴随骨擦音或弹性固定是鉴别特征,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类型。
损伤后应立即制动患肢并用冰袋间断冷敷,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避免自行复位或揉捏损伤部位,转运时需用夹板固定骨折两端关节。恢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不低于1.2克/千克体重。关节脱位复位后需保持3-4周制动以确保韧带愈合,骨折愈合期间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宝宝病毒性拉肚子通常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腹痛和脱水等症状。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肠道黏膜受损导致水分吸收障碍。腹泻多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可能伴有酸臭味。呕吐常出现在病程初期,多为胃内容物或胆汁样液体。发热多为低至中度,体温在38摄氏度左右。腹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排便后可能缓解。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
病毒性腹泻的病程通常为3-7天,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冰凉、无尿等。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秋冬季,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物后可能感染。患儿粪便中病毒载量较高,具有较强传染性。
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尿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就医进行粪便检测和血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