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主要包括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肢体瘫痪和脊柱侧弯。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细胞受损或死亡。肌肉萎缩是由于神经支配丧失后肌肉长期废用所致,常见于下肢近端肌群。关节畸形多因肌肉力量失衡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可能出现膝关节屈曲挛缩或足下垂。肢体瘫痪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可累及躯干肌肉。脊柱侧弯与躯干肌肉瘫痪有关,可能伴随骨盆倾斜和胸廓变形。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或吞咽功能障碍引发进食困难。这些后遗症通常在急性期过后逐渐显现,严重程度与神经损伤范围相关。康复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使用和必要的手术矫正。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通常需要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包括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和注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两种类型。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一般在婴儿2月龄、3月龄、4月龄时各接种1剂,4周岁时加强1剂。注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的接种程序为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18月龄时加强1剂。部分地区采用序贯接种方案,即先接种2剂灭活疫苗,再接种2剂减毒活疫苗。接种前需确保儿童身体健康,无发热、急性疾病等情况。接种后需在接种单位观察30分钟,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
接种疫苗后应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