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治疗通常优先考虑手术切除,抗生素主要用于术前准备或非手术治疗的特定情况。阑尾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抗生素治疗、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保守观察等。
1、手术切除阑尾切除术是阑尾炎的标准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急性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手术可彻底清除感染源,避免复发和并发症。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可选择,后者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术后需配合短期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2、抗生素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早期可尝试抗生素保守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广谱抗生素。但约半数患者可能复发,且不适用于化脓、坏疽或穿孔病例。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腹痛变化。
3、腹腔镜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适合多数无严重粘连的患者。手术通过3个小切口完成,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但需特殊设备和技术支持,费用相对较高。
4、开腹手术传统开腹手术适用于复杂阑尾炎或腹腔镜禁忌者,可直接处理腹腔脓肿等并发症。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视野更清晰便于彻底清理感染灶。需注意术后切口感染风险。
5、保守观察极少数症状轻微且诊断存疑的病例可暂观察,给予禁食、补液等支持治疗。但需随时准备手术干预,一旦出现发热、腹膜刺激征等恶化表现应立即手术。儿童及老年人慎用该方案。
阑尾炎患者术后应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两周内限制剧烈运动,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切口渗液需及时复诊。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预防胃肠功能紊乱。复发风险较高者需定期随访,必要时完善结肠镜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慢性阑尾炎疼痛部位通常位于右下腹麦氏点区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或持续性钝痛。慢性阑尾炎的疼痛特点主要有疼痛定位明确、可因活动或饮食诱发、伴随消化系统症状、存在反复发作史、与急性发作存在差异。
1、疼痛定位明确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处,是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慢性阑尾炎患者在此处按压时可出现固定压痛,部分患者疼痛可能放射至脐周或腰部。疼痛定位的明确性有助于与其他腹部疾病进行鉴别。
2、活动饮食诱发剧烈运动、快速行走或跳跃等动作可能因震动阑尾而诱发疼痛。高脂饮食、暴饮暴食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胃肠蠕动增强可能刺激炎症部位。这类诱因性疼痛发作后通常持续数小时,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3、伴随消化症状慢性阑尾炎常伴有食欲减退、饭后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恶心或排便习惯改变,但罕见严重呕吐。这些症状源于阑尾慢性炎症对邻近肠道的刺激作用,症状程度通常较急性发作轻微。
4、反复发作病史多数慢性阑尾炎患者有多次类似腹痛发作史,每次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发作间歇期可能完全无症状,或仅残留轻微腹部不适。这种反复性发作模式是区别于其他慢性腹痛的重要特征。
5、与急性发作差异慢性阑尾炎疼痛程度通常为轻度至中度,不伴有发热或白细胞显著升高。疼痛发展缓慢,无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转移性腹痛过程。但需注意慢性阑尾炎可能在任何时候发展为急性发作,出现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现。
慢性阑尾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突然增加腹压的动作。出现疼痛加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阑尾切除术。术后应注意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日常可记录疼痛发作频率与诱因,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