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儿童青枝骨折等类型,其共同特点是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或仅轻微移位,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
1、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生于骨质疏松老年人,椎体前缘受压塌陷但后壁完整,通常采用卧床休息、支具固定等保守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2、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跌倒时手掌撑地,骨折线未累及关节面且对位良好时,可通过石膏固定治疗,伴有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等药物。
3、胫骨平台骨折低能量损伤导致的凹陷型骨折,关节面塌陷小于5毫米时可行保守治疗,需严格制动并避免负重,可配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
4、儿童青枝骨折因儿童骨骼韧性好表现为骨皮质部分断裂,类似嫩枝折弯状,通常采用夹板固定3-4周即可愈合,家长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对位情况。
稳定性骨折恢复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影像学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