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通常需要做溶血检查,主要用于排查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性疾病风险。溶血检查的关键项目有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预测。
1、ABO血型鉴定通过检测孕妇ABO血型系统,判断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可能。当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母体可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溶血。该检查需在孕早期建档时完成,若发现风险需定期监测抗体效价。
2、Rh血型鉴定Rh阴性孕妇若怀有Rh阳性胎儿,胎儿的红细胞可能进入母体刺激产生抗D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可攻击胎儿红细胞引发严重溶血。所有孕妇首次产检均需进行Rh血型筛查,阴性者需在孕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致敏。
3、抗体筛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包括抗D、抗E等Rh系统抗体及其他血型系统抗体。阳性结果提示胎儿溶血风险增高,需进一步确定抗体特异性并监测效价变化,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等干预。
4、抗体效价测定对已致敏的孕妇定期检测抗体效价水平,评估胎儿溶血严重程度。当抗D效价超过临界值时,需结合超声多普勒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羊水胆红素浓度等指标综合判断,决定是否需要宫内治疗或提前终止妊娠。
5、新生儿溶血病预测通过脐带血穿刺或母血胎儿DNA检测等技术预测胎儿血型及溶血风险。对于高风险病例,孕晚期需加强胎儿监护,包括胎动计数、生物物理评分、脐血流监测等,分娩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出生后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或换血治疗。
建议所有孕妇在孕12周前完成基础血型检测,Rh阴性或O型血孕妇需按规范增加检查频率。孕期出现不明原因胎儿水肿、羊水过多等表现时需紧急排查溶血可能。日常注意避免腹部外伤减少胎母输血,定期产检监测抗体动态变化,分娩后保留脐带血备检。若既往有流产、死胎或新生儿重度黄疸病史,孕前即应进行溶血相关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