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诊断标准
1.1 接触史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
该病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可分为原发性和复发性两种临床表现。
1.2.1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1.2.1.1 潜伏期3~14天
1.2.1.2 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有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1.2.1.3 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1.2.1.4 患者学啃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1.2.1.5 病程约2~3周。
1.2.2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原发皮损消退后皮疹反复发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较原发性全身症状及皮损轻,病程较短。
1.2.2.1 起疹前局部有烧灼感,针刺感或感觉异常。
1.2.2.2 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群簇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糜烂或浅溃疡,自觉症状较轻。
1.2.2.3 病程7~10天。
1.3 实验室检查
有条件和必要时作下列检查。
1.3.1 细胞学检查(Tzanck涂片)
以玻片在疱底作印片,Wright染色或Giemsa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到具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
1.3.2 检测病毒抗原从皮损处取标本,以单克隆抗体直接荧光法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1.3.3 病毒培养从皮损处取标本作病毒培养,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1.4 病例分类
1.4.1 报告病例具备1.1,1.2指标
1.4.2 确诊病例具备1.1,1.2指标及1.3任何一项指标。
2.处理原则
2.1 治疗原则及时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控制疱疹的传染和复发。
2.2 判愈与预后患处疱疹损害完全消退,疼痛、感觉异常以及淋巴结肿痛消失。虽易复发,但愈后好。
2.3 管理与预防首次诊断的生殖器疱疹病例应报告。其余可参考尖锐湿疣的管理与预防。
查视力时规范的操作主要包括视力表检查、验光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和裂隙灯检查。
1、视力表检查视力表检查是查视力的基础步骤,通常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检查时要求被检者站在指定距离,一般为5米,单眼分别检查。被检者需清晰指出视力表上的字母或图形方向,检查者根据被检者的识别能力记录视力值。检查过程中需确保光线充足,避免眩光干扰,同时要求被检者保持头部稳定,避免歪头或眯眼。
2、验光检查验光检查用于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检查时使用验光仪或试镜架,通过不同度数的镜片让被检者选择最清晰的视觉状态。验光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光线适中,避免过亮或过暗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者需根据被检者的反馈逐步调整镜片度数,确保验光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儿童或初次验光者,可能需要进行散瞳验光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眼底检查眼底检查通过检眼镜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和血管的情况。检查前可能需要散瞳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眼底结构。检查时要求被检者注视固定目标,检查者通过调整检眼镜的焦距和光线强度,全面检查眼底各部位。眼底检查有助于发现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对于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4、眼压测量眼压测量是筛查青光眼的重要方法,常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压平式眼压计进行检查。检查时被检者需保持头部稳定,双眼注视仪器内的固定目标。仪器会向角膜喷射气流或轻轻接触角膜,测量眼内压力。眼压测量过程快速无痛,但需确保被检者配合良好,避免眨眼或移动影响测量结果。眼压值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青光眼风险。
5、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检查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包括角膜、前房、虹膜和晶状体。检查时被检者将下巴固定在托架上,前额紧贴额带,双眼注视光源。检查者通过调节裂隙灯的宽度和角度,放大观察眼部各结构的细微变化。裂隙灯检查能发现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疾病,对于佩戴隐形眼镜者或眼部外伤患者尤为重要。
规范的视力检查需要专业设备和熟练操作,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高度近视群体。检查前避免过度用眼,保持充足睡眠。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指令,如实反馈视觉感受。检查后如有异常结果,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多参与户外活动,有助于维护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