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5/12 08:02
发布于 2025/05/12 08:02
慢性食管炎是食管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与胃酸反流、感染因素、药物损伤、饮食刺激、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慢性食管炎可通过抑酸治疗、黏膜保护、病因控制、生活方式调整、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
胃食管反流是慢性食管炎最常见病因,胃酸反复侵蚀食管黏膜导致充血水肿。长期反流可能引发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酸,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改善贲门松弛。
白色念珠菌、疱疹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特异性食管炎。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发。需通过内镜活检确诊,真菌性食管炎常用氟康唑抗感染,病毒性需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四环素等药物可能直接损伤食管黏膜。表现为服药后胸骨后灼痛,内镜下可见纵向溃疡。需停用致病药物,改用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促进修复。
长期摄入酒精、辛辣食物或过热饮食会造成化学性刺激。吸烟会削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调整饮食结构,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可减少夜间反流。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属于过敏相关疾病,儿童多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嵌顿,内镜下可见食管环状皱襞。需检测过敏原,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
慢性食管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5-6餐少量进食,避免咖啡、巧克力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少反流,体重超标者建议减重。吞咽疼痛时可选择米糊、蒸蛋等软质食物,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定期胃镜复查有助于监测黏膜病变进展,出现呕血、消瘦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诊。
上一篇 : 慢性食管炎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