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抽胸水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主要注意事项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定期复查。
1、术前评估:
抽胸水前需完善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积液量及位置,评估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需纠正后再操作,避免出血风险。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操作流程及可能风险。
2、术中监测:
操作全程需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避免纵隔摆动引发循环障碍。若出现胸膜反应面色苍白、冷汗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3、术后护理:
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24小时,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嘱患者卧床休息6-8小时,避免剧烈咳嗽或突然体位改变。记录24小时尿量及引流液性状变化。
4、并发症预防:
严格消毒避免感染,穿刺针需沿肋骨上缘进针防止损伤血管神经。气胸是最常见并发症,术后需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复张性肺水肿多发生于大量快速抽液后。
5、定期复查:
术后24-48小时需复查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建议每2-3周随访,结核性积液需持续抗痨治疗并每月复查肝功能。反复出现积液需考虑胸膜固定术。
抽胸水后应保持高蛋白饮食促进胸膜修复,如鱼肉、蛋清、豆制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5克/公斤体重。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胸膜摩擦。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低热或胸痛加重需及时返院检查。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稀释痰液。
血常规一般抽取肘部静脉血,也可选择手背静脉或婴幼儿的足跟血。血常规检查需通过静脉穿刺采集血液样本,不同部位的选择与患者血管条件、年龄等因素相关。
成人最常用的采血部位是肘正中静脉,该处血管粗直、位置表浅,易于穿刺且疼痛感较轻。肘部静脉采血前需用压脉带结扎上臂,消毒后以采血针穿刺获取3-5毫升血液。若肘部血管条件不佳,可改选手背静脉,但手背血管较细可能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婴幼儿患者因四肢静脉较细,通常采用足跟外侧或大拇指根部穿刺采血,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跟骨以免损伤。特殊情况下如烧伤患者,可能需通过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等中心静脉采血,但这类操作风险较高,须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
采血后需用棉签按压穿刺点5-10分钟防止出血,24小时内避免穿刺侧肢体提重物或剧烈运动。检查前应空腹8-12小时,但可少量饮水。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采血后若出现淤青可冷敷处理。长期需频繁采血的患者可轮换穿刺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