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的症状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急性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其他免疫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血尿血尿是急性肾炎的典型症状之一,尿液可能呈现洗肉水样或茶色。血尿通常由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导致红细胞漏出引起。患者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排尿不适感。治疗上需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利尿剂,配合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日常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
2、蛋白尿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尿蛋白定量检查可发现异常。这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有关。患者可能伴随眼睑浮肿和乏力症状。治疗需使用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建议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
3、水肿水肿多先出现于眼睑和颜面部,晨起时明显,严重时可波及双下肢。水肿与钠水潴留和低蛋白血症相关。患者可能伴有体重短期增加和尿量减少。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等利尿剂,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日常应记录24小时尿量变化。
4、高血压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更为明显。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和钠水潴留有关。患者可能伴随头痛头晕和视物模糊。治疗需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配合低盐饮食和情绪管理。建议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并记录。
5、肾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轻度升高,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这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氮质血症相关。患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治疗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使用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配合限制蛋白质摄入。建议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
急性肾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2-4周,直至肉眼血尿消失和水肿消退。饮食应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蛋白质摄入按每公斤体重0.8克计算。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建议每1-2周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尿量持续减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因及预后。急性肾炎起病急骤,病程多在数周至数月,通常由链球菌感染等诱发;慢性肾炎病程超过3个月,多由长期肾脏损伤或急性肾炎迁延不愈导致,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或乏力。症状多在感染后1-3周出现,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完全康复。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或轻度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需长期控制血压和蛋白摄入以延缓病情。
急性肾炎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为主,免疫荧光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慢性肾炎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等不可逆损伤,影像学检查可见肾脏体积缩小。实验室检查中,急性肾炎补体C3水平常暂时性降低,慢性肾炎则可能出现持续性低补体血症伴血肌酐升高。
治疗方面,急性肾炎以卧床休息、限盐利尿为主,严重者需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肾炎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蛋白尿,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片。两类肾炎患者均应避免劳累、感染和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