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牵张性骨折是一种脊柱损伤,通常由过度屈曲和牵张外力导致,多见于胸腰椎交界处,可分为轻度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的严重骨折等类型。
1、损伤机制:屈曲牵张性骨折多因高速撞击、高处坠落等暴力使脊柱过度前屈,同时受到轴向牵张力,导致椎体后柱结构断裂,常见于安全带损伤或运动创伤。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局部剧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伴随下肢麻木或瘫痪,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等内脏神经反射症状。
3、诊断方法:X线可显示椎间隙增宽或棘突间距增大,CT能明确骨折线走向,MRI有助于评估韧带损伤和脊髓受压情况。
4、治疗原则: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支具固定,不稳定性骨折需手术复位内固定,合并神经损伤者需紧急减压,康复期需配合物理治疗。
患者应避免早期负重活动,遵医嘱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