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部分情况下可以自愈,但多数需要医疗干预。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或耳鸣。儿童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病。若由轻微感冒或短暂咽鼓管阻塞导致,积液可能在数周内自行吸收。此时观察护理即可,如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部分患儿可逐渐恢复。
但若持续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可能继发鼓膜粘连、中耳结构损伤,需耳鼻喉科干预。医生可能建议鼓膜穿刺抽液、置管术或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等黏液促排药,合并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家长应避免自行处理,及时就医评估。
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二手烟刺激,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养姿势有助于降低发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