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肿胀淤血、姿势异常及神经症状。腰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长期激素使用、脊柱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局部疼痛腰骨折后疼痛集中于受伤椎体区域,呈持续性钝痛或锐痛,咳嗽、翻身时加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叩击痛,即轻敲患处引发剧烈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可能逐渐加重,与椎体塌陷程度相关。
2、活动受限患者常因疼痛无法完成弯腰、转身等动作,严重时需卧床。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能导致脊柱稳定性丧失,出现被动体位。骨折后肌肉痉挛会进一步限制腰部活动范围,部分患者需依靠助行器移动。
3、肿胀淤血外伤性骨折可见皮下淤青,伤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骨质疏松性骨折体表肿胀可能不明显,但深部软组织可能出现炎性水肿。高位腰椎骨折可能伴随腹膜后血肿,表现为腹部膨隆。
4、姿势异常椎体压缩骨折可能导致驼背畸形,可见脊柱后凸角度增大。腰椎滑脱性骨折可能出现躯干前倾步态。多发骨折可能造成身高缩短,严重者可能出现肋弓与骨盆间距减小。
5、神经症状骨折块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或肌力下降。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会阴部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完全性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截瘫,需紧急手术减压。
腰骨折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避免扭转或负重动作。康复期可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需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所有治疗应在骨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神经损伤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X线或核磁共振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严重不稳定骨折可能需要椎体成形术或内固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