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石膏一般在4-8周拆除,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年龄、固定方式及并发症等因素。
骨折部位是决定拆石膏时间的关键因素之一。上肢骨折如桡骨远端骨折通常需要4-6周固定,下肢承重部位如胫骨骨折需6-8周。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可能比成人提前1-2周拆除。稳定性骨折采用功能石膏固定时,可能允许早期拆除更换为支具。若复查X线显示骨痂形成良好且无压痛,可考虑拆除;若存在感染、移位或延迟愈合,则需延长固定时间。
特殊情况下拆石膏时间需要调整。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时,固定时间可能超过8周。骨质疏松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的骨折愈合较慢,需根据复查结果个体化处理。关节内骨折需更严格固定,避免过早活动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多发性骨折患者需优先处理关键部位,非承重部位可适当提前拆除。
拆除石膏后应循序渐进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初期避免剧烈运动或承重。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鱼类等。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进度,若出现肿胀疼痛需及时就医。康复期间可配合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但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拆线没拆干净嵌肉里了通常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残留线头可能引起局部感染、异物反应或伤口愈合不良,需由医生评估后取出。
拆线后线头残留多见于伤口张力较大、线结过紧或拆线操作不规范的情况。线头较浅时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硬结或轻微红肿,医生可通过消毒后镊子直接取出。若线头埋藏较深或伴随明显红肿热痛,可能需局部麻醉后扩大伤口取出,并配合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部分患者对缝线材质过敏会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包裹线头,形成红色小肿块,此时需彻底清除线头及周围异常组织。
极少数情况下,可吸收缝线因个体差异未完全降解而残留,但通常不会引发强烈异物反应。若伤口已完全愈合且无不适,部分医生可能建议暂时观察。但非可吸收缝线必须取出,否则可能造成反复感染或形成窦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继发感染,可能出现伤口渗液、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处理。
发现线头残留后应避免自行拉扯或挤压,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就医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覆盖无菌敷料。术后伤口需每日消毒换药,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菌药物。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修复,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若出现明显红肿化脓、持续疼痛或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深部感染,需进一步做超声检查或伤口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