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常见于脊柱、髋部、腕部、肩部和骨盆。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在这些部位尤为突出,主要与骨量流失、力学负荷分布及跌倒时受力点有关。
1、脊柱: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最典型的并发症,常见于胸腰段椎体。由于椎体松质骨含量高且承受垂直负荷,骨量流失后易发生楔形或双凹形变形,表现为身高缩短、驼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慢性背痛,严重时可导致脊髓压迫。
2、髋部:
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致死率高达20%。髋部作为承重关节,骨小梁结构随年龄退化明显,跌倒时大腿外旋受力易导致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腕部:
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多发于跌倒时手掌撑地,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腕部皮质骨薄且跌倒时承受传导暴力,骨密度降低后易发生粉碎性骨折,可能遗留腕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4、肩部:
肱骨近端骨折常见于侧方跌倒时肩部着地,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发生粉碎性骨折。由于肩关节非主要承重部位,患者常忽视早期骨量流失,直至发生病理性骨折才确诊。
5、骨盆:
耻骨支和骶骨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引起,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骨盆骨松质占比高,轻微跌倒即可导致不全骨折,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步态异常,X线检查容易漏诊。
建议老年人群每日保证1000毫克钙质摄入,可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每周进行3次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等绊脚物,浴室安装防滑垫;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注意维生素D补充应结合血清检测结果,过量补充可能引起高钙血症。
高钾血症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药物影响、酸中毒、组织损伤及过量摄入含钾食物等原因。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1、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是高钾血症最常见的原因。肾脏是调节血钾水平的主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导致血钾水平升高。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均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伴随少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钾摄入,使用降钾树脂如聚苯乙烯磺酸钠散,严重时需血液透析。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干扰钾的排泄或促进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导致高钾血症。常见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片、非甾体抗炎药等。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感乏力。治疗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必要时使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拮抗高钾对心脏的影响。
3、酸中毒酸中毒时氢离子进入细胞内交换钾离子至细胞外,导致血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均可引起。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深快、意识改变等症状。治疗需纠正原发病,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同时监测血钾变化。
4、组织损伤大面积组织损伤如严重烧伤、挤压伤、溶血等可导致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入血。横纹肌溶解症时肌细胞破坏释放大量钾离子。患者可能出现肌痛、酱油色尿等症状。治疗需大量补液促进排泄,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5、过量摄入短期内大量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或药物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尤其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高钾食物包括香蕉、橙子、土豆等。静脉补钾速度过快也可引起。患者可能无症状或仅感口唇麻木。治疗需停止钾摄入,使用呋塞米注射液促进排钾。
高钾血症患者日常需严格控制饮食中钾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定期监测血钾水平,遵医嘱调整药物。出现肌肉无力、心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规律随访,控制原发病进展。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夏季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加重高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