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桡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腕下垂、手指伸展障碍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骨折端直接压迫、牵拉伤或血肿压迫。
1、桡神经解剖特点:
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后方桡神经沟内走行,与肱骨紧贴。当肱骨中段发生骨折时,骨折断端移位或血肿形成可直接压迫该神经,这是临床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桡神经在此处位置表浅且固定,缺乏软组织保护。
2、骨折类型影响:
螺旋形或粉碎性骨折更易造成神经损伤。骨折线若与桡神经走行方向交叉,骨折端锐利边缘可能切割神经;严重移位骨折可能导致神经持续性牵拉,影响神经微循环,导致轴索变性。
3、继发性损伤机制:
骨折后局部血肿机化可形成瘢痕组织包裹神经。不当的骨折固定或反复手法复位可能加重神经卡压。部分病例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过度生长也会压迫神经。
4、临床表现特征:
典型表现为垂腕畸形和掌指关节伸展受限,虎口区感觉减退。部分患者伴有前臂外侧及手背桡侧麻木。需注意区分完全性损伤与神经失用,后者多在3个月内自行恢复。
5、诊断与处理原则:
肌电图检查可明确损伤程度。闭合性骨折伴神经症状建议先观察3个月,期间进行营养神经治疗。若3个月后无恢复迹象或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断裂,需手术探查松解或吻合。
骨折急性期应避免患肢剧烈活动,用支具维持腕关节背伸位。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深绿色蔬菜等,有助于神经修复。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恢复情况,若6个月仍无改善需考虑肌腱转位等功能重建手术。
肱骨干骨折术后不能背伸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腱粘连、术后疼痛、固定不当、关节僵硬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神经修复、康复训练、药物镇痛、调整固定、关节松动术等方式治疗。
1、神经损伤: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段紧贴骨面走行,骨折或手术过程中易受牵拉或压迫。神经损伤会导致伸腕伸指功能障碍,表现为手腕背伸无力。需通过肌电图检查明确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营养神经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探查松解。
2、肌腱粘连:
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瘢痕组织形成,可能导致伸肌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表现为主动背伸受限但被动活动尚可。早期进行超声波治疗配合关节松动训练可改善,顽固性粘连需手术松解。
3、术后疼痛:
手术创伤引发的保护性肌痉挛会限制关节活动,疼痛导致患者不敢主动背伸。急性期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配合冷敷和体位摆放,疼痛缓解后功能多能逐步恢复。
4、固定不当:
石膏或支具固定时腕关节处于过度屈曲位,长期制动导致伸肌群挛缩。需调整外固定角度至功能位,拆除固定后通过渐进式牵拉训练恢复肌肉延展性。
5、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引发关节囊挛缩和滑膜粘连,表现为主动与被动背伸均受限。需进行关节松动术配合蜡疗,使用持续渐进式支具矫正,严重僵硬需麻醉下手法松解。
术后早期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拆除固定后每日进行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如握拳-伸展交替、桌面搓滚毛巾等。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猕猴桃等。康复期间避免提重物或突然发力,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若三个月后功能仍无改善需考虑二次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