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紫癜通常由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皮肤出血。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可能致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紫癜部位。急性期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寻找并去除过敏原是治疗的基础。
2、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可缓解皮肤瘙痒症状。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发挥作用,能减轻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皮肤表现。使用前需确认患者无相关药物过敏史,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皮肤症状或关节肿痛患者。该类药物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快速控制血管炎症反应。需注意逐渐减量停药,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4、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病例。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发挥作用,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治疗期间应预防感染,育龄期患者需注意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5、对症治疗关节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腹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山莨菪碱片解痉。肾脏受累时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免疫调节治疗。严重消化道出血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
过敏性紫癜患者日常应注意记录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或环境因素,避免再次接触。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增强体质。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情况,出现新发皮肤紫癜、腹痛或血尿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