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保守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无穿孔风险的患者,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保守治疗的效果与患者个体差异、感染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密切相关。阑尾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治疗、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支持、疼痛管理、定期复查评估。
1、抗生素治疗轻中度阑尾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需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血象等指标。若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考虑手术干预。保守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2、禁食胃肠减压急性期需暂时禁食以减少胃肠蠕动,降低阑尾腔内压力。可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缓解腹胀呕吐症状。待腹痛减轻、肠鸣音恢复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饮食恢复需遵循从清流质、浓流质到低渣软食的渐进过程,避免过早摄入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
3、静脉补液支持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途径补充水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补液方案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年龄及心肺功能调整,注意纠正酸碱失衡。同时需监测尿量、皮肤弹性等脱水指标,预防低钾血症等并发症。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葡萄糖输注速度。
4、疼痛管理可酌情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缓解肠道痉挛痛,避免使用强效镇痛药掩盖病情。疼痛评估应采用标准化量表,记录疼痛性质、部位及程度变化。若出现持续性右下腹痛伴肌紧张,提示可能存在穿孔风险,需立即影像学评估。
5、定期复查评估保守治疗期间需每24-48小时评估治疗效果,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可动态观察阑尾肿胀程度及周围渗出情况。治疗7-10天后应进行最终疗效判定,成功案例仍需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
阑尾炎保守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导致炎症扩散。恢复期饮食应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清淡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保持规律作息。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出现发热、腹痛加剧等表现需及时返院评估,约三成患者可能在一年内复发需手术治疗。日常需加强腹部保暖,避免暴饮暴食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