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异常主要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潴留等表现,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疾病、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
1、尿频尿频指24小时内排尿次数超过8次,夜间排尿超过2次。生理性尿频可能与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有关,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正常。病理性尿频常见于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通常伴随尿急、尿痛,可能与膀胱黏膜受刺激或膀胱容量减少有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细菌性膀胱炎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
2、尿急尿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强烈排尿欲望,难以延迟。急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膀胱感觉神经过度敏感。神经源性膀胱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也可能引发尿急。伴随症状包括尿痛、下腹坠胀,治疗需排查病因,如感染可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神经源性膀胱可能需要M受体阻滞剂如索利那新片。
3、尿痛尿痛指排尿时尿道或会阴部烧灼感、刺痛,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等感染性疾病。淋菌性尿道炎表现为排尿初疼痛,膀胱炎多为排尿终末疼痛。非感染因素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压迫也可能导致。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如细菌感染可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胶囊。
4、排尿困难排尿困难包括排尿延迟、尿线变细、排尿中断等,男性多见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女性可能因膀胱颈梗阻引起。伴随症状有尿不尽感、小腹胀满,严重时可导致尿潴留。治疗需解除梗阻因素,前列腺增生可遵医嘱使用非那雄胺片、盐酸特拉唑嗪片等药物。
5、尿失禁尿失禁指不自主漏尿,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女性盆底肌松弛,急迫性尿失禁常与膀胱过度活动有关。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充盈性尿失禁。治疗包括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药物可选米拉贝隆缓释片,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出现排尿异常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排尿时间、尿量、伴随症状。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注意会阴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长期症状或伴随发热、血尿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中老年男性建议定期筛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术后排尿困难可通过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药物辅助、导尿等方式缓解。术后排尿困难通常由麻醉影响、手术创伤、心理紧张、尿道刺激、膀胱功能抑制等因素引起。
1、热敷下腹部用40-45℃温热毛巾敷于下腹部,通过温度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膀胱肌肉放松。热敷时注意避免烫伤,每次持续15-20分钟,可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该方法适用于非出血性手术后的患者,对剖宫产等涉及腹部切口的手术需谨慎操作。
2、听流水声打开水龙头制造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刺激排尿中枢。可配合想象排尿场景增强效果,此方法无创且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临床观察显示约60%患者通过该方式能在30分钟内产生尿意,但脊髓损伤患者效果较差。
3、按摩膀胱区手掌以适度压力从脐部向耻骨联合方向做环形按摩,每次5-10分钟。按摩可机械刺激膀胱壁压力感受器,促进逼尿肌收缩。注意术后24小时内腹部手术患者禁用,泌尿系统手术患者需遵医嘱。
4、药物辅助对于顽固性尿潴留可遵医嘱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促进膀胱收缩,或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尿道平滑肌。甲硫酸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强逼尿肌收缩力,适用于全麻术后患者,但哮喘患者禁用。
5、导尿当膀胱充盈超过500ml或持续6小时未排尿时,需无菌导尿避免膀胱过度扩张。导尿分为一次性导尿和留置导尿两种,前列腺手术患者宜选用硅胶导尿管。导尿后需监测尿量及性状,预防尿路感染。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为一组。选择宽松衣物减少腹部压迫,排尿时保持环境私密放松。若术后24小时仍未自主排尿或出现腹胀疼痛,须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记录排尿时间及尿量变化,术后一周内避免憋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