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恢复方法主要有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
1、制动固定使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是基础治疗手段,可防止断端移位。固定时间通常需要4-6周,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单纯性骨折,硬底鞋配合绷带包扎也能达到固定效果。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骨愈合,配合接骨七厘片等中成药活血化瘀。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肿胀者可加用迈之灵片改善循环。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特殊人群用药需咨询医师。
3、物理治疗拆除固定装置后可采用超声波治疗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缓解软组织粘连。伤后2周开始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每日20分钟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治疗期间应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止。
4、康复训练固定期结束后先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过渡到抗阻运动。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负荷,建议每周3次。足趾抓毛巾练习能增强足底肌力,每次持续10分钟。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痛为度,出现肿胀需冰敷处理。
5、手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微型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术后2天开始踝泵运动预防血栓,6周后视愈合情况逐步负重。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800毫克钙质,可通过牛奶、豆腐等食物补充。维生素D3每日补充400IU有助于钙吸收。戒烟戒酒避免影响骨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定期复查确认骨折线消失前,禁止进行跑跳等剧烈运动。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声响需及时复诊排除延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