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掌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方式治疗。骨折程度、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及功能需求等因素决定具体方案。
1、手法复位固定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通过牵引和反牵引手法使骨折端复位,随后用铝板或石膏托固定4-6周。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复位稳定性。
2、石膏外固定适用于稳定性骨折。采用前臂至近节指骨的石膏固定,保持腕关节轻度背伸、掌指关节屈曲位。固定期间需活动未受累手指预防僵硬。
3、克氏针内固定用于不稳定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在X线引导下经皮穿入克氏针固定骨折端,术后辅以短臂石膏保护。克氏针通常4-6周后拔除。
4、切开复位内固定针对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采用掌侧或背侧入路显露骨折端,使用微型钢板螺钉系统实现解剖复位。术后早期开始康复训练。
治疗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定期随访评估愈合情况。康复期可进行温水浴、被动关节活动等物理治疗,逐步恢复握力和精细动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