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后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老年人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骨肿瘤、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骨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采用石膏固定、支具外固定等方式制动患肢,配合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防止固定松动导致移位。常见适应证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等无明显移位的骨折类型。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如洛索洛芬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缓解疼痛;抗骨质疏松药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改善骨密度;活血化瘀中成药如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促进愈合。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明显或不稳定性骨折,可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术式。髋部骨折多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脊柱骨折可行椎体成形术。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和感染。常见术式包括PFNA内固定、锁定钢板固定等。
4、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负重训练。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使用CPM机辅助关节活动,后期借助助行器进行步行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避免二次损伤。
5、营养支持每日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可适量食用骨汤、黑芝麻等传统食疗食材。需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
老年人骨折后需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家属应协助进行日常护理,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变化。恢复期间建议使用防滑垫、扶手等适老化改造设施,降低再次跌倒风险。遵医嘱定期复查,根据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保证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