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主要干预方式包括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
1、钙剂补充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制剂可弥补骨量流失,需配合维生素D3促进吸收。适用于所有阶段患者,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钙水平。
2、抗骨吸收药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雷洛昔芬可选择性调节雌激素受体。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颌骨坏死风险。
3、促骨形成药特立帕肽等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可刺激成骨细胞,适用于严重骨折高风险患者。使用周期通常限制在18-24个月。
4、生活方式干预每日保证800-1000mg钙摄入,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或抗阻训练,避免吸烟酗酒。跌倒预防措施可降低骨折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根据T值调整治疗方案。合并椎体骨折时需考虑椎体成形术等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