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持续肿胀可能由局部炎症反应、静脉回流受阻、软组织损伤未修复或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及感染控制等方式缓解。
1、炎症反应骨折后局部组织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或双氯芬酸钠,配合患肢抬高减轻渗出。
2、静脉回流障碍固定制动导致肌肉泵作用减弱,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床。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使用弹力绷带或医用压力袜,必要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
3、软组织修复延迟严重骨折伴随韧带肌腱损伤时,修复过程可能持续数周。可应用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促进循环,联合跌打损伤类中成药如云南白药、活血止痛胶囊。
4、继发感染开放性骨折或固定不当可能引发骨髓炎,表现为持续肿胀伴发热。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骨折恢复期应保持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