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需及时就医,固定患处并避免二次损伤,同时注意营养补充和康复训练。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原因多为外力撞击、骨质疏松或病理性骨折。
1、及时就医:骨折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X光或CT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如石膏固定、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
2、固定患处:骨折后需用夹板、石膏或支具固定,避免患处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
3、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后应减少患处活动,避免负重或剧烈运动。卧床休息时注意翻身,防止压疮。
4、营养补充:骨折愈合需要充足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可多食用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和绿叶蔬菜,必要时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制剂。
5、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需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收缩训练和渐进性负重练习。
6、心理调适:骨折恢复期较长,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可通过与家人沟通、听音乐或阅读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骨折的恢复需要时间和耐心,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营养和康复训练,同时保持积极心态,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