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骨折可通过颈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变形、神经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评估方式有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扫描、MRI检查、神经功能测试。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检查颈部是否有明显压痛点和异常凸起,观察颈部皮肤有无淤血或开放性伤口。要求患者尝试轻微转动头部,评估活动范围及疼痛程度。脊髓损伤时可出现肢体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需进行神经系统筛查。
2、X线检查颈椎正侧位X线能清晰显示椎体排列是否整齐,是否存在骨折线或椎体压缩变形。对于齿状突骨折等特殊部位,需加拍张口位片。X线对骨性结构显示良好,但可能遗漏微小骨折或软组织损伤。
3、CT扫描多层螺旋CT可三维重建颈椎结构,能发现X线难以显示的椎弓根骨折、爆裂性骨折等复杂损伤。通过横断面图像可精确判断骨折块移位程度,评估椎管受累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4、MRI检查磁共振成像对脊髓、韧带等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明确脊髓受压程度及水肿信号。当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时,MRI可鉴别脊髓震荡、挫裂伤或横贯性损伤,同时检出椎间盘突出等合并损伤。
5、神经功能测试通过检查四肢肌力、深浅感觉、反射及病理征,判断是否存在脊髓损伤。ASIA分级标准可系统评估损伤平面和严重程度。球海绵体反射测试有助于区分脊髓休克与完全性损伤,影响预后判断。
怀疑颈部骨折时须立即用颈托固定,避免二次损伤。转运过程中保持头颈躯干轴线位,使用脊柱板整体搬运。恢复期需根据损伤类型选择颈托固定、颅骨牵引或手术内固定,配合康复训练改善颈部功能。日常注意避免颈部剧烈运动,睡眠时使用符合颈椎曲度的枕头,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有助于稳定性保护。
特发性颅内高压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腰椎穿刺确诊。
特发性颅内高压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头痛多为持续性,晨起加重,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常由视神经受压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视野缺损或失明。视乳头水肿是重要体征,需通过眼底检查发现。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典型表现为空蝶鞍或视神经鞘增宽。腰椎穿刺可测量颅内压力,开放压力超过250毫米水柱具有诊断意义,同时脑脊液化验结果正常。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视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