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骨折病人上下楼梯需借助辅助工具并采取保护性动作,避免患肢负重。主要方法包括使用拐杖、单腿跳跃、他人搀扶或坐姿移动,具体需根据骨折愈合阶段和医生建议选择。
骨折初期石膏固定阶段应完全避免患肢受力,上下楼梯需他人全程搀扶或使用轮椅转移。若必须自主移动,可采取坐姿双手支撑台阶边缘逐级挪动,但需确保楼梯有稳固扶手。骨折愈合中期拆除石膏后,可在医生允许下使用双拐辅助,健侧腿先上台阶,双拐与患肢同步移动,下楼时双拐先下台阶支撑体重。康复后期骨痂形成稳定时,可尝试单拐辅助,但仍需保持患肢部分负重,上下楼梯速度需缓慢均匀。无论何种方式,上下楼梯过程需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避免突然扭转或跳跃动作,楼梯环境应有充足照明和防滑措施。
骨折病人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钙质和蛋白质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负重训练。居家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睡眠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若上下楼梯时出现剧烈疼痛或关节错位感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检查。康复阶段建议在平地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恢复后再尝试楼梯活动,必要时可在家安装临时扶手或使用爬楼机辅助。
脚骨折后建议使用腋拐或肘拐辅助行走,具体选择需根据骨折严重程度、患者体力及康复阶段决定。
腋拐支撑力强且稳定性高,适合骨折初期或体重较大的患者使用。腋窝垫需贴合身体避免压迫神经,手柄高度应调节至腕横纹位置,行走时身体重心前倾15度可减轻患肢负重。肘拐灵活性较好但承重能力稍弱,适用于康复中后期或需要长期辅助的患者,前臂套筒需与肘关节保持2-3指距离,手柄角度建议调节至小指掌关节自然弯曲状态。部分患者可搭配助行器使用,四脚助行器适合室内平地移动,带轮助行器更利于户外活动。选择时需注意拐杖底部的防滑橡胶垫是否完整,铝合金材质轻便耐用,高度调节范围应覆盖患者身高减去40厘米的数值。
骨折恢复期间使用拐杖需保持每日检查螺丝紧固情况,初期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练习三点步态。患肢着地时间应遵医嘱逐步增加,单侧骨折者上下楼梯时需遵循好上坏下原则。夜间行走需确保环境照明充足,潮湿路面需缩短步幅防止打滑。定期清洁手柄避免细菌滋生,存放时保持干燥通风防止金属部件锈蚀。康复后期可尝试将双拐改为单拐过渡,最终通过步态训练完全脱离辅助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