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及部分组织坏死可通过固定制动、清创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脚趾骨折及部分组织坏死通常由外伤、血液循环障碍、感染、慢性疾病、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脚趾骨折后需立即停止活动,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患趾,避免移位加重损伤。固定范围需涵盖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固定后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48小时内可冰敷缓解疼痛。若伴有开放性伤口,需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再固定。
2、清创处理组织坏死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清创,清除失活组织及污染物。浅表坏死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外敷银离子敷料,深部坏死可能需分次清创。合并感染时需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清创后使用抗生素溶液湿敷。糖尿病患者清创后需密切监测血糖,控制血糖过高影响愈合。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存在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改善微循环可口服迈之灵片,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使用药物期间需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或过敏症状。
4、手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需行克氏针内固定术维持骨骼稳定性。大面积组织坏死可能需行坏死组织切除术,必要时进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合并骨髓炎时需实施病灶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洗。术后需定期换药,监测创面肉芽生长情况,预防术后感染。
5、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初期可进行脚趾被动屈伸活动,防止关节僵硬。4-6周后逐步增加主动锻炼强度,用毛巾抓握训练增强足部肌力。完全负重行走需经X线确认骨痂形成,初期建议使用拐杖分担重量。康复期可进行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脚趾骨折及组织坏死恢复期间需保持患肢干燥清洁,每日检查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饮食应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适量补充钙质促进骨骼修复。避免吸烟及饮酒,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糖水平。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若出现剧烈疼痛、发热或创面渗液增多需及时就医。睡眠时用软枕垫高患肢,日常穿宽松透气的鞋子减少摩擦。
伤口组织坏死可通过观察颜色变化、触感异常、渗出液性质、疼痛程度及愈合进度等特征判断。主要有颜色发黑或变暗、组织变硬或松软、渗出液浑浊有异味、疼痛突然减轻或消失、伤口长期不愈合五种典型表现。
1、颜色发黑或变暗健康伤口组织应呈粉红色或红色,当出现紫黑色、灰白色或暗褐色时提示血液循环障碍。动脉供血不足时呈现干性坏死,静脉回流受阻则表现为湿性坏死。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若出现边缘发黑,需警惕糖尿病足坏疽。
2、组织变硬或松软坏死组织触诊质地发生改变,缺血性坏死常表现为皮革样硬化,感染性坏死多呈腐肉样松软。按压时无弹性回缩,用镊子夹取无出血反应。深度烧伤创面出现焦痂软化脱落时,提示皮下组织已发生液化性坏死。
3、渗出液浑浊有异味正常伤口渗出液为淡黄色清亮液体,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后渗出物变为黄绿色脓液,伴有腐臭味或粪臭味。气性坏疽患者可出现带有气泡的血性渗出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会产生典型恶臭。
4、疼痛突然减轻或消失神经末梢破坏是晚期坏死的重要标志。初期剧烈疼痛后突然缓解,可能提示神经组织已坏死。冻伤患者由刺痛转为无痛感,或压疮溃疡基底失去痛觉,均预示组织活力丧失。
5、伤口长期不愈合超过2周无愈合迹象的伤口需考虑组织坏死。坏死物质会释放炎症介质阻碍肉芽生长,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窦道。放射性皮肤损伤后持续存在的黄白色坏死灶,往往需要手术清创。
发现可疑坏死迹象时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自行涂抹药膏。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无菌敷料,记录伤口尺寸和特征变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下肢缺血患者应改善血液循环。任何伴有发热、渗液增多或恶臭加重的伤口,须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清创处理。坏死组织清除后,可配合红光治疗、负压引流等促进肉芽组织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