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要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和蔬菜,有助于促进消化和胃黏膜修复。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部负担。
2、药物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片每次1g,每日3次和铝碳酸镁咀嚼片每次0.5g,每日3次,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每日1次和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每次10mg,每日1次,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每次1g,每日2次、克拉霉素片每次0.5g,每日2次和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每日1次。
3、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减少烟酒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轻精神压力。适度运动如散步和瑜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心理调节:慢性胃炎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胃部健康的影响。
5、定期复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监测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或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需结合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干预。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生活方式上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度运动,减轻精神压力。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