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年性髋部骨折需从增强骨密度、改善平衡能力、调整居家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干预。主要措施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规律进行抗阻力训练、使用防滑设施、定期视力检查、避免服用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
1、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是维持骨骼强度的基础物质,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建议达到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或强化食品补充,血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宜维持在30ng/ml以上。存在吸收障碍者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等制剂。
2、抗阻力训练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能刺激骨形成,推荐靠墙静蹲、弹力带训练、踏步练习等低冲击运动。太极拳可同步改善肌力和平衡,降低跌倒风险。运动强度以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宜,骨质疏松严重者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水中运动。
3、居家防滑改造浴室铺设防滑垫,坐便器旁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夜间使用床边夜灯,避免地毯边缘卷曲。楼梯需双侧安装稳固扶手,台阶边缘粘贴防滑条。冬季及时清理门前积雪结冰,外出穿防滑鞋具。
4、视力矫正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会显著增加跌倒概率。老年人应每年检查视力,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老花镜。白内障患者待晶体混浊影响生活时,可考虑超声乳化手术。青光眼患者需规律使用降眼压滴眼液控制病情。
5、药物风险评估镇静安眠药、降压药、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或嗜睡。服用这类药物后起床需遵循"三个30秒"原则,即醒后卧床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后再行走。多重用药者建议每半年进行用药方案优化。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老年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保持适度日晒,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饮食注意蛋白质摄入,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补充1-1.2克优质蛋白。社区可组织防跌倒知识讲座,家庭成员应协助排查居家安全隐患,共同构建防跌倒支持网络。
老年性肾功能衰竭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治疗。老年性肾功能衰竭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病、药物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
1、控制基础疾病老年性肾功能衰竭常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相关。控制血糖和血压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糖尿病肾病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蛋白尿、水肿等症状。高血压肾病可能与长期血压过高导致肾小球硬化有关,通常表现为夜尿增多、乏力等症状。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遵医嘱使用降糖药或降压药。
2、调整饮食老年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限制蛋白质、钠、钾、磷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可适量食用,避免高盐、高钾食物如腌制食品、香蕉等。饮食调整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3、药物治疗老年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碳酸钙、骨化三醇等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碳酸钙用于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骨化三醇用于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4、透析治疗当老年性肾功能衰竭进展至终末期时,需进行透析治疗以替代部分肾功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两种主要方式。血液透析需每周进行数次,通过机器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腹膜透析可在家中进行,利用腹膜作为过滤膜。透析治疗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5、肾移植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老年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可将健康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肾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肾移植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但需匹配合适的供体并承担手术风险。
老年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遵医嘱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预防感染。饮食上需严格控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心理上应保持积极乐观,家属需给予充分支持。若出现水肿、乏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