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中风后大便失禁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控制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药物副作用、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中风后,大脑对肠道和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可能减弱,导致排便功能异常。神经损伤会影响信号传递,肌肉控制障碍可能导致括约肌松弛,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使患者无法及时感知排便需求,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蠕动,肠道功能紊乱则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
1、神经损伤:中风可能导致大脑或脊髓神经受损,影响肠道和肛门括约肌的神经信号传递。神经损伤会使患者无法感知排便需求或控制排便动作,表现为大便失禁。治疗方法包括神经康复训练和生物反馈疗法,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2、肌肉控制障碍:中风后,肛门括约肌可能因神经信号中断而无法正常收缩或放松,导致大便失禁。肌肉控制障碍通常表现为排便时无法控制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治疗方法包括盆底肌训练和电刺激疗法,增强肌肉控制能力。
3、认知功能下降:中风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使其无法及时感知排便需求或找到合适的地点排便。认知功能下降会导致患者忽视排便信号或无法正确判断排便时机。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环境调整,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4、药物副作用:某些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或腹泻,进而引发大便失禁。药物副作用通常表现为肠道功能紊乱,排便不规律。治疗方法包括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必要时使用肠道调节剂如乳果糖口服溶液或聚乙二醇散剂。
5、肠道功能紊乱:中风后,肠道蠕动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进而引发大便失禁。肠道功能紊乱通常表现为排便不规律或排便困难。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麦面包、燕麦片和蔬菜,必要时使用肠道调节剂。
中风后大便失禁的患者应注重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麦面包、燕麦片和蔬菜,保持肠道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功能。护理方面,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成人纸尿裤或护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