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打石膏的最佳时间通常在受伤后1-2天内,具体时间需根据骨折类型、肿胀程度、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因素综合判断。
骨折后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过早打石膏可能因肿胀加剧导致石膏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临床一般建议在急性期肿胀稍缓解后约24-48小时进行石膏固定,此时既能有效稳定骨折端,又可避免因肿胀造成的压迫风险。对于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血管神经损伤者,需优先处理紧急情况后再考虑石膏固定。
部分特殊类型骨折需要更早固定,如儿童青枝骨折、无移位稳定性骨折等,可在急诊时立即打石膏。而严重粉碎性骨折、关节内骨折等复杂情况,可能需先通过牵引或临时外固定支架稳定,待肿胀消退后再行最终石膏固定。延迟超过1周未处理可能导致骨折端异常愈合。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并抬高,48小时内可冰敷减轻肿胀。打石膏后需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功能,若出现石膏过紧、皮肤压疮或异常疼痛应及时复诊。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补充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石膏受潮或承重,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