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打钢板一般不会持续疼痛,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短暂疼痛。疼痛程度主要与手术创伤、个体耐受力、术后护理等因素相关。
骨折手术过程中会使用麻醉药物,术中通常无痛感。术后麻醉消退后可能出现伤口胀痛,属于正常生理反应,疼痛多在3天内逐渐减轻。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镇痛药物帮助缓解,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保持患肢抬高、冰敷可减少肿胀带来的不适。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可能与钢板位置异常、神经压迫、感染等因素有关。若出现剧烈疼痛伴随红肿发热、肢体麻木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术后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过早负重可能增加钢板周围软组织刺激。
骨折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适当增加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有助于骨骼愈合。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恢复进度决定钢板取出时间。如出现异常疼痛或不适,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胫骨平台骨折取出钢板后可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强化训练、平衡协调训练、负重适应性训练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康复过程中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
1、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可使用CPM机辅助膝关节屈伸训练,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随着疼痛减轻可转为主动训练,如坐位膝关节悬垂摆动、仰卧位滑墙训练等,逐步恢复膝关节0-120度活动范围。训练时出现关节肿胀需立即冰敷并减少训练强度。
2、肌力强化训练重点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及小腿三头肌,初期采用等长收缩训练,如仰卧位直腿抬高保持10秒。6周后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坐位膝伸展、俯卧位屈膝等动作,每组10-15次,每日2-3组。训练后肌肉轻微酸痛属正常现象,持续疼痛需暂停训练。
3、平衡协调训练术后8周开始单腿站立训练,从扶墙维持30秒逐步过渡到无辅助站立。后期可增加不稳定平面训练,如平衡垫上重心转移、迷您蹲等动作,每次训练10-15分钟。训练时需有人保护防止跌倒,出现关节不稳感应减少训练难度。
4、负重适应性训练根据X线复查结果逐步增加负重,初期使用双拐部分负重行走,每周增加10-15%体重负荷。3个月后过渡到单拐或手杖,6个月后尝试完全负重。行走训练需保持正常步态,避免跛行代偿,每日总量控制在2000-3000步为宜。
5、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包括上下楼梯训练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坐站转换训练及低强度有氧运动游泳、骑自行车。6个月内避免跑跳、深蹲等冲击性动作,1年后经医生评估方可恢复体育运动。训练前后需进行10分钟热敷或热身活动。
康复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愈合情况,训练强度以次日不出现持续疼痛或肿胀为度。饮食需保证每日1200mg钙质和800IU维生素D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的摄取。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水肿,出现关节僵硬可配合低频脉冲磁疗或超声波治疗。建议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避免自行过度锻炼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