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骨折一般优先选择X光检查,疑似复杂骨折或关节损伤时可配合CT检查。影像学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损伤部位、临床需求等因素。
X光检查是手部骨折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辐射量小的特点,能够清晰显示大多数线性骨折和明显错位。对于掌骨、指骨等简单骨折,X光正侧位片即可满足诊断需求,且能动态观察愈合过程。但X光对微小骨折、隐匿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的显示存在局限,可能出现漏诊。
CT检查适用于X光难以明确的复杂骨折,如腕骨骨折、关节面塌陷、粉碎性骨折等情况。CT能三维重建骨折线走向和骨块移位程度,为手术方案提供精准依据。但CT辐射量较大且费用较高,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特殊情况下可联合两种检查,如舟骨骨折初期X光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时,需通过CT进一步确诊。
发生手部外伤后应避免自行活动患肢,用硬纸板或绷带临时固定后尽快就医。检查后需遵医嘱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出现肿胀加剧或感觉异常需及时复诊。
屈光不正一般不会自愈,但部分儿童青少年的轻度近视可能随眼球发育暂时改善。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其矫正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等。
屈光不正是眼球屈光系统与眼轴长度不匹配导致的视力异常。近视多因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陡,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远视则相反,眼轴过短或角膜曲率过平使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散光源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不均;老视是年龄增长导致晶状体弹性下降引起的生理性调节障碍。这些结构性改变通常不可逆,尤其成人眼球发育稳定后更难自行恢复。
儿童青少年时期眼球尚在发育,假性近视或混合性近视患者通过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等措施,可能延缓近视进展甚至暂时提高裸眼视力。但真性近视的眼轴增长无法回退,远视和散光更与先天角膜形态相关,均无法自愈。老视随年龄加重亦属自然生理现象,需借助老花镜或手术矫正。
建议屈光不正患者定期进行医学验光,根据视力变化调整矫正方案。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视网膜脱离,并每年检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