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脚踝活动受限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松解等方式改善,通常与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固定时间过长、创伤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1、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踝泵运动及被动屈伸练习,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关节粘连可能与长期制动有关,表现为主动活动范围减小。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塞来昔布胶囊、硫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药物。
2、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配合蜡疗可软化瘢痕组织。肌肉萎缩常因制动期缺乏锻炼导致,伴随肌力下降。可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辅助,配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复方伤痛胶囊等营养神经药物。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创伤性关节炎疼痛。长期石膏固定可能引发关节僵硬,伴随局部肿胀压痛。建议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活血止痛胶囊等改善症状。
4、手术松解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关节镜下松解术。严重软组织挛缩可能影响关节力学结构,表现为顽固性活动障碍。术后需配合康复治疗,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盐酸曲马多片等镇痛药物。
康复期间保持足部抬高减轻肿胀,每日冰敷3-4次,逐步增加踝关节负重训练,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