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急性胃炎可通过抽血化验辅助诊断,但确诊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急性胃炎可能由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摄入、应激反应、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1、感染因素:急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这种细菌可通过血液检测中相关抗体水平升高进行间接判断。治疗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根除治疗。
2、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损伤胃黏膜,导致急性胃炎。血液检查中可能显示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升高。治疗时需停用相关药物,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3、酒精摄入:大量饮酒可能直接损伤胃黏膜,引发急性胃炎。血液检查中可能显示肝功能异常。治疗时需戒酒,并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促进胃黏膜修复。
4、应激反应:严重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可能导致急性胃炎。血液检查中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治疗时需控制原发病,并使用抑酸药物如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5、自身免疫:部分急性胃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血液检查中可能显示自身抗体阳性。治疗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药物进行免疫调节。
急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粥、面条等。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